這島上,竟有世界級的精品咖啡豆?
愛咖啡,不能不知台灣百年咖啡史!
你一定要認識的台灣九大咖啡產區、東南西北中超過50餘個令人感動的金盃級咖啡莊園等您鑑賞!
1884年 英國人Bruce從馬尼拉引種,種在台北三峽
啟動台灣咖啡黑金史
德記洋行的英國人布魯斯(R.H.Bruce)從馬尼拉引進100株咖啡苗,由楊紹明種植於台北三角湧(今新北市三峽)延伸臺灣咖啡的歷史(註1)。台灣咖啡種植已經有一百三十餘年的歷史。中間歷經日據時期、美援時期,以及九二一地震後等三個階段,幾經榮枯,台灣咖啡農的努力,已經讓台灣咖啡在國際上漸漸嶄露頭。
(註1) -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1903 / James W. Davidson
(註2) - A History of Coffee in Taiwan: From Export-Oriented Production to Consumption-Oriented Import / Dr. Joe Wicentowski
1897年 發現台灣第一間咖啡館-西洋軒
西洋軒是台灣最早的咖啡館- 1897年9月台灣日報紙、有一則西洋軒開業廣告,是一家「歐風咖啡茶館」地點在現在的西門町附近在西門町附近。1897年9月台灣日報紙、有一則西洋軒開業廣告,是一家自稱茶館的餐廳「西洋軒」,有販賣西洋餐食、西洋酒等,但在廣告標題上,西洋軒確定是一家「歐風咖啡茶館」。” 這一記載 在 2008年 陳柔縉,〈發現臺灣第一家咖啡店〉,《思想》,第 8 期,2008,頁 163 提到, 但是很少被注意到。但、確定是台灣最早的咖啡館。
第二家咖啡館則是日據時代開設的「cafe Lion 公園獅」咖啡館於1912年12月誕生。位於現在台北的「二二八紀念公園」裡面,當然現在建築早已不存。原址在日本治領台灣四十年的紀念博覽會第二會場的迎賓館。在開幕當天施放煙火,並找來上百名藝妓擔任服務員,成功創造話題。「公園獅」每天早上六時半便開門,成為當時「文青」聚集場所。後來增建為兩層樓洋房,二樓可舉辦畫展、攝影展,還能容納小型劇團演出,可以說是現代複合式藝文空間的濫觴。
(註) 理範嗜啡講堂/發現台灣最早的三家咖啡店 http://refinedcafe.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html
日據時代,咖啡從小笠原諸島逐步擴栽到沖繩和台灣恆春、嘉義設立農事機構積極引種逐漸成為重要經濟作物並外銷日本. 1939 年成立東台灣及木村咖啡株式會社。
1907 年(明治14年)東京舉辨勸業博覽會與1915 年日本大正天皇繼位典禮,台灣恆春生豆再度受肯定,1916 年(大正5年) 田代安定整理 台灣咖啡事業成果,詳實紀錄於《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事業報告書》(註3),日本人並為台灣種植咖啡寫下教科書(昭和四年1929) (註4)。
1941 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台灣咖啡事業逐漸消沉,光復後才恢復屏東與台東種植,逐步南投、雲林、嘉義、花蓮、台南進行栽培,當時巴西與哥倫比亞產量最大,東南亞只印度最盛,台灣具發展潛力可與爪哇等地並駕齊驅。當時產業狀態,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持續致力雜交育種;高雄旗山金雞納試驗場與鳳林鳳梨場致力於咖啡加工;南投縣仁愛鄉藥用林地,戰後中興大學接管更名惠蓀林場,1950 年後也加入咖啡試驗研究與推廣,開始大量種植,並免費提供樹苗,所以 1954 年南投曾是台灣最大栽培規模 11 公頃;而最具潛力東部緩坡,過去木村、東台灣、佳田農場也都繼續少量生產,並收集試驗材料試圖重新復興。
(註3) - 台灣農事報第321號1933年,Kanayoshi Sawada
(註4) - 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事業報告(第一輯)P.200/ 1916年/ 台灣總督府技師田代安定
戰後美援時期
戰後的臺灣百廢待興,當時,農復會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美國的協助下逐漸復甦咖啡的種植。此時最大的生產單位為雲林縣斗六的經濟農場,其次為惠蓀林場約十餘公頃。
1945年,由於咖啡不再被重視,多數遭人砍伐,或任其荒蕪,咖啡老欉 (80~90年) 廣布北,中,南. 咖啡園面積殘留不到100公項, 採摘不到100Kg 嚴重衰退。
1954年國際咖啡高漲,咖啡獲利甚高。該年聘請夏威夷大學的咖啡專家Dr. Y. Baron Goto 來台視察並指導咖啡種植. 1957年雲林經濟農場設立現代化咖啡加工廠,嘉義農試所派員至國外研究咖啡種植與加工處理,再度擴展咖啡種植面積,並以推廣自夏威夷引進品種。
1990年代開始逐年顯著成長,再加入民主化與本土化等後現代因素,不論平面和電傳媒体不斷提到本土咖啡與休閒活動,在這二種氣氛條件下國內種植咖啡的風氣再度展開。
1941 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台灣咖啡事業逐漸消沉,光復後才恢復屏東與台東種植,逐步南投、雲林、嘉義、花蓮、台南進行栽培,當時巴西與哥倫比亞產量最大,東南亞只印度最盛,台灣具發展潛力可與爪哇等地並駕齊驅。當時產業狀態,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持續致力雜交育種;高雄旗山金雞納試驗場與鳳林鳳梨場致力於咖啡加工;南投縣仁愛鄉藥用林地,戰後中興大學接管更名惠蓀林場,1950 年後也加入咖啡試驗研究與推廣,開始大量種植,並免費提供樹苗,所以 1954 年南投曾是台灣最大栽培規模 11 公頃;而最具潛力東部緩坡,過去木村、東台灣、佳田農場也都繼續少量生產,並收集試驗材料試圖重新復興。
(註3) - 台灣農事報第321號1933年,Kanayoshi Sawada
(註4) - 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事業報告(第一輯)P.200/ 1916年/ 台灣總督府技師田代安定
曾經是全台唯一。斗六經濟農場前身為日人的圖南株式會社,復耕的咖啡面積約35公頃,年產量達22,000公斤,並成立咖啡後製工廠,擁有遠東最大的咖啡烘培機,技術方面則邀請夏威夷美籍咖啡專家後藤博士來臺指導。
農業單位則派人出國學習咖啡產製相關技術,最著名的咖啡學者為農試所嘉義分所朱慶國技正。可惜好景不長,國際咖啡價格下跌,國內咖啡飲用風氣未開,咖啡產品無處可銷,加上勞力短缺,農復會不再補助咖啡生產,缺乏政府的推動及補助,咖啡園紛紛轉作其他作物,咖啡產業再度停歇。
農業單位則派人出國學習咖啡產製相關技術,最著名的咖啡學者為農試所嘉義分所朱慶國技正。可惜好景不長,國際咖啡價格下跌,國內咖啡飲用風氣未開,咖啡產品無處可銷,加上勞力短缺,農復會不再補助咖啡生產,缺乏政府的推動及補助,咖啡園紛紛轉作其他作物,咖啡產業再度停歇。
後隨著中美斷交、世界咖啡過剩、政府不提倡等種種理由,已無大規模種植跡象,只剩花蓮縣獨撐,1982 年後在台灣農業年報中,咖啡特用作物不再獨立列出,咖啡事業就此停滯十年。隨著老一輩凋落殆盡,咖啡重新成為新經濟作物,必須歸零開始。(註5)
921咖啡再崛起
2003年起古坑鄉每年舉辦「台灣咖啡節」,更把台灣咖啡熱潮推得更加火熱。不只台灣咖啡成為日常重要話題,亦是重要的伴手禮。
2008年台灣咖啡節舉辦的生豆評鑑,有百餘支台灣咖啡生豆參加評鑑,可見咖啡生產者對這一產業的期待很深。
2003年,雲林古坑鄉為了替在地的農產品找出新的行銷通路,舉辦第一屆的咖啡節。
令人耳目一新的口號與成功的行銷,開創了台灣咖啡的新舞台。但是台灣自產的咖啡的質量受到質疑衝擊,亟需新的活動與宣傳以延續台灣咖啡的活力與存續。
(註5) 台灣行政院茶業改良場/臺灣咖啡簡史
https://www.tres.gov.tw/view.php?catid=1488
精品咖啡世界大進擊
2009年,台灣唯一打進SCAA國際精品咖啡總決賽, 並榮登世界第十一強
熱帶舞曲咖啡莊園董事長李高明將自己種的阿里山咖啡豆,送往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參加評比,意外打敗全世界三百多個產地,拿下第十一名(83.5分)。這個相當於咖啡界的奧運會,阿里山咖啡僅落後肯亞、哥倫比亞、薩爾瓦多等咖啡強國,登上亞洲第一。台灣水果特有的明亮酸甜淡淡的烏龍茶韻,梅子風味, 帶動台灣莊園地域特色的精品趨勢。
同年, 李雅婷代表台灣出賽在日本舉行的世界虹吸咖啡大賽,台灣人第一位奪得世界冠軍; 帶動台灣咖啡師進軍國際市場大量參加世界咖啡比賽.
此後
陳志煌 2013年的北歐咖啡烘焙賽冠軍
劉邦禹 2014年世界盃咖啡 杯測大賽冠軍
賴昱權 2014年的WCE世界盃咖啡烘豆大賽冠軍
吳則霖 2016年WBC世界盃BARISTA大賽冠軍
王 策 2017年WCE世界盃沖煮大賽冠軍
台灣.台北 世界精品咖啡之都
2012年 台北最佳品嚐咖啡城市, 亞洲唯一
2012年底台北被國外媒體《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旅遊版“SmarterTravel” 選為亞洲唯一、全球十大最佳品嘗咖啡的城市.
《今日美國報》指出,東亞有許多城市以咖啡文化和飲品聞名,台北入選為全球十大最佳品嘗咖啡城市,或許會讓外行人感到意外,但其實好的咖啡是台灣文化遺產的一環,新鮮烘焙的高品質咖啡豆已是常態,搭配緩慢、勞力密集式的沖煮方法,鋪陳出了真正的好咖啡。
台灣人年均喝140杯咖啡,世界排名 ?
台灣在「咖啡喝最多的國家」排名,相較於北歐人天天喝 2杯以上的咖啡,每日平均只喝0.04杯咖啡;台灣在全球排名中居第70位。
咖啡喝最多的國家前10名
排名 每人每日平均杯數/ 年消費杯數
1.荷蘭 2.414杯 (880杯) 6. 斯洛伐克 1.201杯 (438杯)
2.芬蘭 1.848杯 (674杯) 7. 塞爾維亞 1.188杯 (433杯)
3.瑞典 1.357杯 (495杯) 8. 捷克 1.170杯 (427杯)
4.丹麥 1.237杯 (451杯) 9. 波蘭 1.152杯 (420杯)
5.德國 1.231杯 (449杯) 10.挪威 1.130杯 (412杯)
排名 每人每日平均杯數/ 年消費杯數
1.荷蘭 2.414杯 (880杯) 6. 斯洛伐克 1.201杯 (438杯)
2.芬蘭 1.848杯 (674杯) 7. 塞爾維亞 1.188杯 (433杯)
3.瑞典 1.357杯 (495杯) 8. 捷克 1.170杯 (427杯)
4.丹麥 1.237杯 (451杯) 9. 波蘭 1.152杯 (420杯)
5.德國 1.231杯 (449杯) 10.挪威 1.130杯 (412杯)
臺灣國產精品咖啡豆評鑑 冠中冠
台灣各地產區各有特色 全國各地農會.鄉公所都會舉辦產精品咖啡豆評鑑與促進產銷活動。根據中央社報導,2016年首屆於日月潭舉辦「台灣咖啡12強+1日月潭邀請賽」,提供咖啡業者交流平台,也帶領民眾探詢台灣咖啡地域風味,現場有咖啡品飲及推廣體驗。
主辦單位南投縣政府農業處表示,他們精選全台優秀12家咖啡莊園,加上日月潭精品咖啡農,建構「12強+1」賽事,讓民眾探尋台灣咖啡地域風味,而地域風味取決咖啡品種、栽植環境、後製技術、烘豆方法。
台灣透過咖啡豆評鑑競賽,研發台灣新品種,擴張台灣咖啡實力,打響台灣地域特色,台灣精品咖啡逐步走上世界高度。